陈皮姜半夏的作用与功效 半夏陈皮茶的功效与作用

阿东吉
中药姜半夏的功效与作用1用于痰多咳嗽。半夏性燥而功能化痰其所化之痰以脾不化湿聚而成痰者为主为治湿痰的要药适用于痰湿壅滞、咳嗽气逆等症常与陈。

半夏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与主治茯苓

新货中草药陈皮枳实蚕砂青竹茹丝温胆汤法半夏黄已售78¥42折后价¥42
……


半夏配天南星,燥湿化痰。

半夏与天南星均可辛温燥湿化痰。半夏专入脾胃,主治湿痰,且能降逆止呕;天南星兼走经络,善治风痰,又能祛风定惊。两药相伍,半夏燥湿健脾,以杜生痰之源;天南星开泄化痰,以搜经络中之风痰;合可散周身痰结,尤以祛风痰为著。临床用于顽痰咳喘,风痰眩晕,中风仆倒,口眼歪斜,舌强语蹇以及癫痫惊风等症。例如,《活幼心书》中如意膏以二药治风痰停饮,咳嗽喘促。《圣济总录》中玉液汤以此二药去痰涎,利胸膈。

半夏配旋覆花,止咳止呕。

半夏消痰散结,降逆和胃;旋覆花开结消痰,下气行水,降气止噫。然半夏偏于燥湿化痰,旋覆花则侧于宣肺,下气行水。两药相伍,一燥一宣,互为其用,祛痰止咳,可增强和胃止呕之效。临床常用于治疗痰饮壅肺之咳喘及寒湿犯胃所致的呕吐噫气或支饮,胸闷短气,咳逆倚息不得卧,面浮肢肿,心下痞坚等。

半夏配茯苓,健脾燥湿。

半夏辛温,功擅燥湿化痰,和胃降逆,消痞散结。脾喜燥而恶湿,湿去则脾运,痰涎无以为生;茯苓味甘淡,长于补脾,利水湿,且补而不腻,利而不猛,既能扶正,又可祛邪。两药相伍,一为温燥化湿,一为淡渗利湿;一为降逆止呕治其标,一为健脾和中治其本,共奏健脾利水、燥湿化痰、利水宁心之功。临床用于治疗脾虚湿停、胃气不降之脘痞腹胀、呃逆呕吐、大便溏泻或咳嗽痰多等症。《伤寒大白》中的半夏茯苓汤以二药治头汗,中焦闭塞,则周身不能敷布,但头有汗。《云岐子脉诀》中的半夏汤以二药治呕逆,寒在上焦,脉缓者。

半夏配陈皮,理气化痰。

半夏辛温燥烈,功擅燥湿化痰,降逆止呕。陈皮辛苦而温,长于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两药合用,半夏得陈皮之助,则气顺而痰自消,化痰湿之力尤胜;陈皮得半夏之辅,则痰除而气自下,理气和胃之功更著。两者相使相助,共奏燥湿化痰、健脾和胃、理气止呕之功。临床常用于痰湿上犯之胸膈胀满、咳嗽痰多;脾胃失和、湿浊内困而致脘腹胀满、恶心呕吐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橘皮半夏汤即以二药治痰饮、食积、寒痰停积,恶心呕吐、目眩昏闷及瘴疟。

半夏配藿香,两调脾胃。

半夏性燥烈,偏于燥湿和胃,降逆止呕;藿香与半夏皆归脾胃经,藿香气芳香,长于化湿悦脾,宽中快气,和胃止呕。二者合用,一以芳化,一以温燥,有两调脾胃之功,并有较强的止呕之力。临床用于寒湿困中、脾胃不和之头目昏沉、胸脘痞闷、呕恶腹泻之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藿香半夏汤以藿香、半夏联袂,燥湿与化湿合用,治湿浊困脾较甚、胃中停饮呕逆之证。

半夏配生姜,相使相畏。

半夏、生姜性味相同,均辛温燥散,具降逆、止呕、和胃、化痰之功。两药配伍,协同为用。半夏降逆止呕为主,生姜化水止呕为辅,且又具温中化饮之功,相互协同而增强和胃止呕之效。另外,半夏为有毒之品,生姜可制半夏之毒,属相畏配对,制其所短,展其所长,可更好地发挥和胃降逆作用。临床用于水饮停胃而见呕吐清水痰涎,苔白腻等症。《金匮要略》中以二药组成的生姜半夏汤和小半夏汤可治痰饮内停、呕吐、反胃等。

半夏配天竺黄,祛痰定惊。

半夏辛开苦降温燥,偏于燥湿健脾,和胃降逆,脾健土燥,痰涎无以生;天竺黄甘寒,长于清热化痰,清心定惊。两药共用,祛痰之力佳,并有一定的祛风定惊作用。临床用于痰湿内停之咳嗽痰多,胸闷胀满;痰涎壅盛之中风不语或痰热惊搐、癫痫等。

半夏配贝母,润燥相济。

半夏辛温而燥,为燥湿化痰、温化寒痰之要药;贝母甘凉,润肺止咳效佳。二药一润一燥,相反相成,治各种痰湿咳嗽。临床见湿痰咳嗽、偏寒偏热均可酌情配合使用。《魏氏家藏方》中的半贝丸以二药等分姜汁为丸治风痰暑湿疟疾,咳嗽痰多,饮食无味,痫眩。

半夏配瓜蒌,化痰消痞。

半夏辛温燥烈,化痰降逆,消痞散结。《药性本草》言其“消痰下气,开胃健脾,止呕吐,去胸中痰满”;瓜蒌清热化痰,宽胸散结。两药配对,相辅为用,化痰散结,宽胸消痞之功显著。临床用于痰热互结、气郁不通之胸脘痞满,或痰浊胶结所致的胸痹疼痛;痰热壅肺之胸膈塞满、气逆咳嗽、吐痰黄稠等。《济生方》中的半夏丸以二药利胸膈,主治肺脏蕴热,痰嗽,胸膈塞满。《普济方》中的半夏汤以二药治胸痹,心下坚痞,急痛彻背,短气烦闷,自汗出。


半夏配天麻,化痰息风。

半夏辛温,为治湿痰要药,长于燥湿化痰;天麻甘平,为治内风圣药,善于息风止晕。前人有“无痰不作眩”之说。用半夏燥湿化痰治其本,天麻息风平肝治其标。两药配对,标本兼顾,化痰息风,治眩晕、头痛。《脾胃论》云:“足太阴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疗;眼黑头旋,虚风内作,非天麻不能除。”临床用于风痰上扰,症见眩晕头痛,胸闷呕恶,舌苔白腻,脉弦滑。《医学心悟》中的半夏白术天麻汤和《圣济总录》中的天麻丸以二药为主治偏头痛,眼目昏花?熏或头目眩晕,起坐不能者。

半夏配黄连,辛开苦降。

半夏辛散苦燥温通,性质沉降,长于燥脾湿化痰浊,降胃气止呕吐,又能辛散消痞结;黄连苦寒降泄,清泄胃热而燥湿,以开中焦气分之热结。两药配对,寒热互用以和其阴阳,辛开苦降以调其升降。且清热无碍祛湿,燥湿又无妨清热,有相辅相成之妙用,共奏清热化痰,散结止呕之功。临床用于湿热痰浊,郁结不解,胸脘满闷,痰多黄稠,苔黄腻,脉弦滑;寒热互结、气机失畅所致的心下痞闷,按之作痛;胃热呕吐,或干呕痰少。《伤寒论》中的小陷胸汤,以黄连、半夏配瓜蒌合用治疗痰火互结,心下痞硬,按之痛。

半夏配黄芩,脾肺同治。

半夏辛温性燥,入脾胃二经,功能化饮祛痰,和胃止呕;黄芩苦寒,入肺经,苦燥肺中之痰,寒清肺中之热。两药合用,脾肺同治,既杜生痰之源,又清贮痰之器,源清流洁,痰化肺清,湿去逆降之功显矣。临床用于痰热壅肺,肺气上逆之咳嗽痰多色黄者;痰热痞结,气逆不降之呕吐。《袖珍方》中的黄芩半夏丸即以二药治上焦有热,咳嗽生痰。

半夏配石膏,寒温并用。

半夏辛散苦燥温通,性质沉降,长于燥脾湿而化痰浊,降胃气而止呕,为治湿痰、气逆呕吐,胸脘痞满之良药;石膏辛甘大寒,入于肺胃二经,为清泄肺胃实热之要药。两药配对,寒温并用,既清泄肺胃之热,又化痰降逆止呕、止咳,有肺胃同治之妙用。莫枚士云:“胃热犯肺者之治,当半夏石膏并用也。”临床用于胃热湿阻,胃气上逆所致脘腹痞闷,恶心呕吐等症;痰热壅肺所致的咳嗽气喘,黄痰粘稠等;肺胃俱热或胃热犯肺而喘呕并见者。《伤寒论》中的小青龙加石膏汤以石膏、半夏配桂枝、麻黄等合用,治疗内饮化热,外感风寒,咳而上气,烦躁而喘的肺胀证。

半夏配夏枯草,调和肝胃。

半夏化痰浊,消痰散结,通降和胃。药理研究认为半夏有良好的镇静和安定作用。夏枯草宣泄肝胆郁火,畅利气机之运行,补养厥阴。两药合用,宣散肝火,化痰浊,调和肝胃,顺接阴阳。临床用于痰火郁结的各种病证。

半夏配麦冬,和胃降逆。

半夏辛温而燥,燥湿健脾,化痰降逆;麦冬甘苦微寒,养阴益胃,润肺清心,滋而不腻。两药合用,润肺胃而降逆气,清虚热而化痰浊,润而不腻,燥不伤阴。但麦冬用量须大半夏一倍以上,始能取得和胃降逆止呕之功。临床用于热病伤津、肺胃阴虚及肺痈、肺痿等病。《伤寒论》中载有竹叶石膏汤。

半夏配干姜,温肺化饮。

半夏辛温而燥,为燥湿化痰、温化寒痰之要药。干姜辛热,主归肺、脾、胃经,有温肺化饮之功,既能温散肺中寒邪而利肺气之肃降,使水道通调而痰饮可化?熏又能温脾胃去湿浊而绝生痰之源。两者合用,对痰浊阻肺、咳嗽气喘之证最宜。临床用于寒痰阻肺,咳嗽气喘,咳痰清稀之症。《金匮要略》中的半夏干姜散以二药等分为末治干呕吐逆,吐涎沫。《普济方》中的半夏丸以此二药治久吐不止。

半夏配皂荚,祛痰开窍。

风痰之证多为积痰生热。积热气升则引动内风,痰随气上升则清窍蒙蔽。半夏辛温有毒,功专燥湿化痰;皂荚辛温有小毒,辛散走窜,具祛痰、搜风、开窍之力,善治风痰壅盛、官窍阻闭之证。两药合用,可使皂荚得半夏之佐则祛痰之力大增,祛风痰、开官窍之功更著。共奏祛痰降气开窍之功,痰去则气降,气降则风息,清窍自开。临床用于中风痰厥之卒然昏迷、口噤不开、喉中痰声漉漉;痰湿壅滞、胸闷咳喘、痰多、质粘难出。

半夏配秫米,和胃安眠。

半夏辛温,燥湿化痰而降逆和胃,能阴阳和表里,使阳入阴而令安眠;秫米甘微寒,健脾益气而升清安中,制半夏之辛烈。两药合用,一泻一补,一升一降,具有调和脾胃,舒畅气机的作用,使阴阳通,脾胃和,可入眠,为治“胃不和,卧不安”的良药。临床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或胃失安和之夜寝不安。《内经》有载半夏秫米汤。

半夏配甘遂,消痰泻饮。

半夏辛温,燥湿化痰,降逆化饮,和畅气机,为燥无形痰湿之上品;甘遂苦寒性降逆,破气行水,善行肠间经隧之饮邪,为泻有形水饮之专药。两药合用,相辅相成,饮下痰消,邪衰而病愈。临床用于饮留胃肠,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后反快,虽利心下续结满。《伤寒论》中的甘遂半夏汤以二药为主治留饮。

半夏配厚朴。

力可专通畅中焦,引其他诸药(理气药)力专于调中焦之痞与气滞,治疗食积,积滞;以及中焦之痰浊,湿热;此二药为有效,增效之品。此得之临床应用总结。

get='_blank'>trong> 半夏的副作用

半夏又名:三叶半夏;半月莲;三步跳;地八豆;守田;水玉;羊眼。半夏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株有毒,块茎毒性较大,生食0.1—1.8g即可引起中毒。对口腔、喉头、消化道粘膜均可引起强烈刺激;服少量可使口舌麻木,多量则烧痛肿胀、不能发声、流涎、呕吐、全身麻木、呼吸迟缓而不整、痉挛、呼吸困难,最后麻痹而死。有因服生半夏多量而永久失音者。

重要:治疗半夏中毒,用生姜捣汁服下,其毒解。

宜忌配伍

《本草经集注》:“射干为之使。恶皂荚,畏雄黄、生姜、干姜、秦皮、龟甲。反乌头。”

《药性论》:“忌羊血、海藻、饴糖。柴胡为之使。”

《医学入门》:“凡诸血证及自汗、渴者禁用。”

张元素:“诸血证及口渴者禁用。孕妇忌之,用生姜则无害。”

一切血证及阴虚燥咳、津伤口渴者忌服。

半夏的食用方法

半夏泻心汤

出处:

《伤寒杂病论》

分类:

和解剂,调和肠胃

组成:

半夏(15克),黄芩(9克),干姜(9克),人参(9克),炙甘草(9克),黄连(3克),大枣(4枚)。

方诀:

半夏泻心参芩连,干姜草枣一并添;寒热互结心下痞,和胃降逆病自痊。

功用:

寒热平调,消痞散结。

主治:

寒热错杂之痞证。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本方常用于急慢性胃肠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属中气虚弱,寒热互结者。)

半夏粥

主料:稻米100克。

辅料:半夏6克,黄芩6克,干姜5克,甘草5克,人参5克,枣(干)10克。

调料:白砂糖20克。

做法:

(1)将以上半夏、黄苓、干姜、炙甘草、黄连、人参、大枣,一同放入药罐内;

(2)加入适量清水煎煮20分钟后去渣留汁;

(3)将大米洗干净后置于锅内,倒入煎好的药汁及适量清水;

(4)用武火煮30分钟后,加入白糖即成。

半夏白术天麻汤

组成:半夏9克,白术12克、天麻6克、陈皮6克、茯苓15克、甘草3克、生姜2片、大枣3个。

主治:高脂血症引起的脾胃气虚、痰涎内停、虚风上搅,以致头眩眼黑、恶心烦闷、气促上喘、心神不安、目不敢开、头痛如裂、身重如山、四肢麻木、不能安睡等。

用法:日服一剂,每剂水煎2次,合并2次煎液,300——400毫升,分2次温服。


半夏厚朴汤

组成:半夏一升(12g),厚朴三两(9g),茯苓四两(12g),生姜五两(15g),苏叶二两(6g)。

用法: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

主治:梅核气: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满闷,或咳或呕,舌苔白润或白腻,脉弦缓或弦滑。

功用: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生半夏、清半夏、姜半夏、京半夏的区别

(一)植物来源不同

半夏、法半夏均为天南星科半夏属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的干燥块茎。

水半夏为天南星科梨头尖属植物鞭檐梨头尖Typhonium flaglliforme (lodd) BL的干燥块茎。

(二) 加工炮制所用辅料有别

生半夏,不用炮制辅料,将原药材拣净杂质,筛去灰屑即可。

清半夏,是生半夏用20%的白矾为辅料经过炮制而得。

姜半夏,是生半夏用生姜25%,白矾12.5%为辅料经过炮制而得。

京半夏,是生半夏用芒硝6%,姜粉2%,麻黄5%,桂支1.5%,小茴香3%,南坪细辛1%,石灰15%,甘草25%,皂角6%,白矾6%为辅料经过炮制而得。

法半夏,是生半夏用甘草15%,生石灰10%为辅料,经过炮制而得。

水半夏,仅有制水半夏一种规格。是生水半夏用生姜18%,白矾20%为辅料经过炮制而得。

(三) 形状特征不同

生半夏,呈类球形,有的稍偏斜,直径1——1.5厘米。表面类白色或浅黄色,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下面钝圆,较光滑,质坚实,断面洁白,富粉性。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清半夏,其形同生半夏。但质脆,断面略呈角质样。味微涩,微有麻舌感。

姜半夏,其形同生半夏。但表面棕色或棕褐色,质硬脆,断面淡黄色,常具角质样光泽。气微香,味淡,微有麻舌感,嚼之略粘牙。

京半夏,其形同生半夏。但外表黄色或金黄色,颗粒大小均匀,质脆,内心黄色。无麻味。

法半夏,呈类球形或破碎成不规则的颗粒状。表面淡黄色、黄色或棕黄色,质较松脆或硬脆,断面黄色或淡黄色,颗粒者质稍硬脆。气微,味淡略甘,微有麻舌感。

水半夏,多呈斜矩圆形,上端有凸起的叶痕及芽痕,下端略尖似梨头,呈黄白色,角质状。微有麻辣感。

(四) 效用有别

半夏的四种炮制规格,法半夏,水半夏的功效有异,不能偏废和盲目滥用,需“辨证施治,审证用药”。

生半夏,辛温有毒,生用对口腔、喉头和消化道粘膜有强烈刺激性,可致上述部位肿胀,疼痛,失音,流涎,呼吸困难,甚至窒息而死。偏重于祛风,散瘀,消疖肿,多外用。内服用于治疗恶性肿瘤。

如:攻癌夺命汤治验录[李可志经验],就用生半夏来治多种恶性肿瘤,竟获奇效。其方的组成是:海藻、甘草、木鳖子、鳖甲、白花蛇舌草、夏枯草、重楼、海蛤壳、黄药子、生半夏、生姜、玄参、牡蛎各30克,浙贝母15克,山茨菇、山豆根各10克,全蝎12只,蜈蚣4条,雄黄1克,研粉吞服;用生半夏粉3份,面粉1份混匀外敷治疗颈部淋巴结炎;用生半夏粉外敷治疗鸡眼;用生半夏粉15克,斑蝥5克浸泡200毫升白洒中,一周后可敷治疗头癣。

姜半夏,善于和胃止呕,祛寒痰,镇咳,蠲饮。

如:生姜半夏汤,来源于《金匮要略》卷中,用姜半夏9克,生姜汁15克,用于治疗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彻心中愦愦然无奈者。风痰上攻,头旋眼花,痰壅作嗽,面目浮肿,取其姜半夏和胃化饮,降逆止呕之功。

清半夏,长于清风痰,化饮,散胸痞,降逆止咳。

如:半夏白术天麻汤中的半夏就用清半夏为佳,配用天麻、茯苓、橘红、白术、甘草以燥湿化痰,平肝息风。治疗风痰上扰,眩晕头痛,胸闷呕恶,舌苔白腻,脉弦滑等。

京半夏,偏重于健胃化痰。

如:半夏泻心汤中的半夏就要用京半夏为好,配用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黄连、大枣以和胃降逆,开结除痞。治疗胃气不和,心下痞满不痛,干呕或呕吐,肠鸣下痢,舌苔薄黄而腻,脉弦数。


法半夏,温性低,长于祛痰止咳,除湿浊等。如:荷叶知母茶方中就用法半夏,其方的组成是荷叶15克,法半夏20克,茯苓20克,陈皮15克,甘草5克,生姜3片,知母15克,具有健脾利湿,理气化痰之功。用于治疗产后虚胖有效。

水半夏,具有燥湿化痰止咳之功,但无降逆止呕之效。多用于治疗咳嗽痰多、支气管炎。化痰止咳水半夏可代替半夏,用于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时水半夏不能代半夏用。

综上所述:半夏、法半夏与水半夏,虽来源相同或相近,但其加工炮制方法不同,临床运用有别,价格差别大,水半夏是半夏和法半夏的伪品,若把半夏称为法半夏或法半夏称为半夏仍按假药论处。在中药饮片的生产、经营、使用环节中绝不能统称为“半夏”,绝不能混淆、代用,唯利是图,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标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为准绳,准确定名,辨证运用,合理定价,才能确保临床运用安全有效。

(五) 半夏和水半夏不能互代

不少药店在调配中药处方时,有用水半夏代替半夏的现象,这是错误的。作为用药的患者,或代患者购药的家属,购药时应问清药店营业员,所配药方中到底是半夏还是水半夏,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消肿止痛、解毒抗癌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痰多咳喘、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及痈肿痰核等症。

水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戟叶犁头尖的干燥块茎,其药材正名为犁头尖,分布于广西、广东、贵州、云南、福建、江西、湖南等省区。该药原为南方民间用药,有散瘀、止血、消肿、解毒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跌打损伤、外伤出血、乳痈、疔疮、瘰疬、疥癣及毒蛇咬伤等症。

20世纪70年代后,由于半夏资源减少及用量增加,商品供应不足,便从主产地开始以犁头尖(水半夏)代半夏药用。到20世纪80年代初,中药材市场开放,水半夏便充斥市场,以其价格低廉之优势很快普及全国代半夏使用。

水半夏(犁头尖)究竟能否代半夏药用?从相关资料可得出结论: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李家实等主编的《中药鉴定学》(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第216页附注说明:“水半夏与半夏不同,不能代半夏使用”。故水半夏(犁头尖)为半夏之伪品,不能代半夏药用。而且截至目前,《中国药典》只收载有半夏,并没有收入水半夏一药。

上一页 全文完(共 24825 字) 展开全部内容

记事本记事

咖啡菇的功效与作用_菇茑的功效与作用_黄菇娘的功效与作用
小D医师的方子已经起疗效,兹记录下来,以防备忘。
上次是八年前,在H省儿童医院输液五天,都没有退下烧来,后来是老D医师,一银针扎下去,立刻退烧了。
中医世家,子承父教,医品高尚,由衷的为D家父子点赞!我们感谢您!
中医乃国粹之一,不可失传。
方子(一)小D医师开的处方
法半夏:
茯苓:
炒麦芽:
醋香附:
炒栀子:
陈皮:
山楂:
炒莱菔子:
麸炒苍术:
连翘:
生甘草:
力曲:
姜厚朴:
川芎:
麸炒枳壳:
生姜:
红枣:
半夏的功能与主治:
半夏的功能与主治: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痰多咳喘,风痰眩晕、呕吐反胃。
一、半夏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1、镇咳:半夏中的生物碱能抑制咳嗽中枢,产生镇咳作用;
2、祛痰;
二、半夏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1、镇吐、催吐:制半夏能激活迷走神经传出活动而具有镇吐作用,生半夏则“令人吐”。
2、抗溃疡作用:抑制蛋白酶活性,保护胃粘膜,促进胃粘膜的修复,具有抗大鼠幽门结扎性溃疡、消炎痛性溃疡及应激性溃疡的作用。
3、对肝胆的影响:促进胆汁分泌,升高肝脏内络氨酸转氨酶的活性。
三、半夏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1、抗心律失常作用;
2、抗凝作用:半夏具有较明显降低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能够降低全血黏度、抑制红细胞的聚集和提高红细胞的变形能力。
3、抗肿瘤作用:在临床上有半夏对治疗食道癌、胃癌、舌癌、皮肤癌和恶性淋巴癌取得较好疗效的报道。
4、半夏中提取的多糖具有较强的网状内皮系统激活活性,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和分泌作用,抑制肿瘤的发生和增殖。
5、抗早孕作用:半夏蛋白能与甘露聚糖结合,它的抗着床作用可能是由于该蛋白结合了母体(或)子体细胞膜上的某些糖结构,改变了细胞膜的生物学行为所致。
6、镇静催眠作用;
7、对胰蛋白酶的抑制作用;
8、抑制腺体分泌的作用。
半夏的毒副作用
半夏具有神经毒性,还有对局部黏膜强烈刺激性、肾毒性、妊娠胚胎毒性、致畸作用。
半夏的其他作用
1、促进细胞分裂作用;
2、降压作用。
备注:药理知识来源百度百科。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方子(二) 小D医师的处方
法半夏:
茯苓:
炒麦芽:
麸炒苍术:
紫苏叶:
醋北柴胡:
陈皮:
山楂:
炒莱菔子:
连翘:
炒白术:
党参:
生甘草:
力曲:
姜厚朴:
麸炒枳壳:
黄岑:
处方三:老D医师的方子
制附片:(先煎一小时)
生甘草:
醋鳖甲:
煅龙骨:
走马胎:(包煎)
干姜:
红参片:
熟地黄:
煅牡蛎:(包煎)
炙甘草:
醋龟甲:
当归:
叶下珠:
处方四 :老D医师的处方
制吴茱萸:
灸甘草:
大枣(红枣):
桂枝:
醋鳖甲:
煅牡蛎:
制附片(黑顺片)(先煎一小时):
生甘草:
茯苓:
熟地黄:
醋龟甲:
叶下珠:
干姜:
红参片:
麸炒苍术:
当归:
煅龙骨(包煎):
虎刺(绣花针):
处方五:老D医师开的处方
醋北柴胡:
红参片:
炙甘草:
桂枝:
煅牡蛎:
琥珀:
当归:
酒乌梢蛇:
黄芩:
大枣(红枣):
生甘草:
生大黄(后下):
麸炒苍术:
叶下珠:
燀桃仁:
法半夏:
干姜:
茯苓:
煅龙骨(包煎):
盐泽泻:
走马胎:
赤芍:
七剂。
(未完待续)